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为什么怕“洋保姆”来中国?

为什么怕“洋保姆”来中国?

  据悉,春节前后将有首批二十多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菲律宾籍家政劳务人员(俗称“菲佣”)登陆鹏城,这将是深圳通过家政公司牵线搭桥引进的首批“洋保姆”。二十多名“菲佣”人虽未到,但目前已被在深圳的港人和外籍人士预订一空。目前,有关部门正和菲律宾劳务部门就薪金等问题进行谈判,准备输入更多的“菲佣”。“洋保姆”到中国来的消息 
一传开,就在劳动保障部门与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们就那么怕几个“洋保姆”来中国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表示: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目前不能聘用外国人。因为中国政府鼓励在目前国内短缺人才的技术、技能、管理和特种工作岗位引进和使用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员来中国就业。言下之意,洋保姆是不属于其中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员。笔者以为这有点难以自圆其说,中国自古就有句俗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高级人才”,难道家政行业就不能有高级人才?承认这一行有高级人才,引进几个保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这行“短缺人才”已成事实,需方市场大,而国内家政市场又无法满足需要,我们完全可以引进一批以填补缺口。

  洋保姆之所以引起了高层关注,招致大众讨论,主要是我们对保姆业有观念误解。保姆是非常简单的职业的观念普遍存在,只要你会做家务,会照顾孩子、老人或病人就行;学历先是有无文化就行,而后是小学,再后来逐渐变为初中、高中,大不了要求给孩子补补课或与老人聊聊天,似乎自此再没有向上升了。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单位出月薪万元招聘男保姆,引起了关于“保姆是不是人才”的争论;今年1月27日《扬子晚报》就以《“保姆见面会”来了大学生》为题报道了招聘会新闻,大学生做保姆是不是有点屈才?而美国则非常重视保姆的培养,有的大学设置了保姆专业;国内如武汉也出现了“家政学校”,但培训内容非常简单的,且带有学习的临时性和管理的松散性等特点。国内外的反差不能不让我们看到保姆业的落后与对高级保姆的潜在需求的距离。也许我们并不怕几个洋保姆,而是觉得不用费那么大的神来请外国人做这些“小事情”。

  几十上百个洋保姆到中国,改变不了整体保姆市场的局面,但她们可以刺激家政业的加速发展,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家政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菲佣”准备进入中国之时,宣布其不合法,主要是身份不合法,没有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而且近期也不准备开口子,其实用意非常明显,要保护中国的家政市场。保护不是最好的办法,开放才是长久之策,开放的中国应当有勇气、有能力面对挑战,完全封闭这个市场的入口是非常不合适宜的,窃以为,不妨在深圳搞个试点,走一步看一步,也未尝不可。深圳的发展,不也是在姓“资”姓“公”的争论中站起来的吗?试验的时候,不讨论,认真做,也从一个破山村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大都市?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