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喜忧参半的中国幼儿教育

喜忧参半的中国幼儿教育

  改制后的幼儿园,为了补充教师流失的空缺,就从社会上招聘了一些素质不合格的人员来做教师。改制后,不但教师的工资改掉了一半,就连幼儿享有的受优质教育的权益都给改没了。
幼儿教育喜忧参半

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用了一个词,那就是:喜忧参半。

说喜,那就是:

——近年来,我国幼教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定位已从过去的“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提升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适龄儿童的入园率迅速提高,城市基本解决了儿童“入园难”问题,农村儿童有了更多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在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办园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社会举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得到逐步提升。

然而,幼教给人带来的忧虑也不少。

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出现了滑坡。从1995年至2001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根据《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要求,“九五”期间幼教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2000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45%以上,但是到2001年仅为33.62%,比“九五”规划目标低了11个百分点。
 
冯晓霞说:“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地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薄弱;教师的编制、工资、医疗、培训等缺乏应有的基本保障;目前有的地方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各种社会力量办园的条件、权利和行为缺乏应有的规范,等等。”

冯晓霞最后说:“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对今后幼教事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