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弱听人士心理分析

弱听人士心理分析

  从第一次发现听力有困难到实际求助,间隔可能高达15年。通常都是家庭成员、朋友或同事,首先让一个人意识到他可能出现听力问题。人们经常宁愿限制他们的个人与社交生活,也不愿承认他们有听力问题。他们倾向于把别人责怪不听人讲话归咎于其他事或其他人,例如:现在的人讲话总是囫囵吞枣,含糊不清;人们讲话时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人们讲话的声音太小;电视机的音质太差;总有那么多背景杂音等等。

  一个人因失聪造成的残疾程度,与其对听力与沟通方式的要求成正比。只有在其生活方式受到重大影响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才感到有必要寻求帮助。

即使验配师确认怀疑他们有某种程度的失聪问题,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相信,其中大多数人肯定不想配带助听器。

  过去,人们对自己身上出现的各种听力问题,似乎觉得是一种耻辱,因为它给人以愚笨、迟钝、上年纪、缺乏智慧、令人难堪等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是对听力缺乏全面了解。其他人丝毫没有同情心,因为听力正常人很难理解听力不正常是什么样子--他们看不到受损听力会在什么时候给他们带来不便。

随着听的条件不断改变,听力受损人士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会出现变化,这可能给他们造成恨多挫折感。人们持有的一些普遍观点是:
  * 助听器使问题公开--惹人注目--会成为别人的笑料;
  * 佩带助听器太显眼了--而且还戴两个--更显眼;
  * 与生活的其它方面相比,听觉不那么重要;
  * 助听器的价格太昂贵了等等,
  验配师有责任改变人们的这些观念。他必须竭尽所能,将所有这些消极观念改变成积极的观念。一个好的验配师需触觉灵敏,随时掌握患者对其失聪的反应,以及对佩带助听器的想法。验配师的作用是创造积极的行动计划,并借助这种计划销售助听器,从而改善患者的听力。听力的改善意味着自信心的增强,并能够恢复从前的生活质量。

通常,一个听力受损人士从开始察觉听力下降到购买助听器,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麻木。医疗专家已经确诊,给予解释和预后,并提供可行的帮助。然而,病人在此阶段并没有吸收相关的信息
  第二阶段:否定。病人拒绝接受需要佩带助听器,并寻找药品和医治方法。为避免面对造成麻烦的局面,病人经常装作他们根本没有听力问题。但病人认识到根本没有药可以医治时,他们才感到失望。

  第三阶段:失望。由于他们现在意识到没有药品可以治疗,他们最终接受失聪这一事实,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这里,十分重要的是,验配师应善待患者并给他们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积极的、实际的诊断服务,以使他能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第四阶段:行动。由于有了验配师、家人和其他重要人物的支持,病人现在应该具有接受购买助听器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验配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挑选、试配以及正确的支持,对于使病人成功地佩戴助听器并感到开心,势必不可少。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