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2岁孩子为何与父母心理较量

2岁孩子为何与父母心理较量

  宝贝怎么变得那么不听话了?家长好话歹话,软硬兼施,怎么还不奏效?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么就意味着宝贝在暗暗地挑战你的权威了。个中缘由倒不是他故意对你“以怨报恩”、“忤逆不孝”,而是在学习揣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到底哪些权限是大人的,哪些权限是小孩子的?彼此之间的“势力范围”又是怎么样扩张和萎缩的?

  彤彤最近一口咬伤了老师,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一时不知从何说起,2岁的时候彤彤上了日托幼儿园,分离焦虑闹得厉害,第一周就生病了,发烧住进医院一星期,爸爸妈妈被折腾得劳累不堪,干脆请个保姆在家看护得了,于是彤彤退园了。该上小班的时候,正赶上“非典”,自然还是在家呆着比较好。接着就“直升”中班,彤彤自然闹别扭,在幼儿园哪里比得上在家自由?于是每天早晨劝哄儿子上幼儿园成了爸爸妈妈的第一项“工作事务”。有一天爸爸突发奇想:“儿子,咱们来一次‘石头、剪子、布’,我赢你就得上幼儿园,你赢就随你便。”玩游戏的办法彤彤自然是高兴,结果爸爸赢了,彤彤就大哭起来,爸爸心软了:“好吧,别哭了,今天咱不去幼儿园了。”

  从此以后孩子上幼儿园就变得更加艰难。过了暑假,彤彤要上大班了。开学第一天,妈妈把他领到班里准备走了,彤彤跟在后面追妈妈,老师赶紧用胳膊拦着他,他抱着老师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老师疼得禁不住一声大叫,镇住了他。妈妈转身回来,看见老师的胳膊被咬破流血了,忙说“对不起”,并让老师看她的胳膊,上面全是被儿子咬的大包小包,惨不忍睹。

  2岁的孩子开始与家长进行权力较量了

  彤彤咬人的不良行为固然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矫正彤彤这种不良习惯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爸爸妈妈薄弱的教育权威。虽然不能说爸爸妈妈在彤彤面前的教育权威丧失殆尽,但是可以说彤彤眼里的爸爸妈妈是“软弱可欺”的,他已经习惯了挑战家长的权威,并知道怎么样使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

  对爸爸这个大伙伴来说,虽然通过做游戏是决定选择权的一个有趣办法,但是彤彤发现输了也没有关系,可以用大哭的办法使爸爸放弃胜利者的权利,从而把自己从“输家”变为“赢家”;对付妈妈的方式就比较简单直接了,乐意就跟随妈妈,不乐意就不跟随,如果妈妈要求得比较紧,就采取“一口咬定”的办法迫使妈妈听从自己的意见。

  孩子心目中家长的地位和威信是他们接受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或者受到“创伤”,亲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双方还常常闹得不愉快。

  2岁之后的小宝贝开始知道家长是与自己不同愿望的人

  2岁之前的宝宝只知道自己是有愿望的,并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别人的愿望,现在他知道大人有他自己的愿望,当他感觉大人的要求与自己的愿望不符合的时候,他总想探个究竟:这是为什么?我能不能使他的愿望变成我的愿望?我一定要试一试,因此,他的各种疑义和反抗都是这一心理驱动力的反映。

  觉察跟随、哭喊、翻滚、撕咬等行为是一种控制人的手段,以前的宝宝是很“纯洁”的,自己完全受生理功能的支配,冷了、饿了、湿了,才会用哭声招引家长,自己的生理需要满足了也就不闹了,如果还有什么身外的想法,顶多是想让大人对自己“咿呀”一会儿,现在就不同了,他的“想法”和“心事”多了,不如意的时候又调节不好自己,于是他就尝试黏着大人,如果大人不顺从自己,就使出各种“绝招”来控制家长。

  从2岁开始,宝宝进入第一反抗期:听话的宝宝常常变得急躁、不听话、调皮

  一般家长都知道,宝宝第一反抗期的序幕从2岁开始,可能将持续到5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两年前温顺听话的宝宝常常变得急躁、不听话、调皮。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家长神圣的教育权威他也要挑战。总之,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是宝宝发现了“人各有志”的现实,在自我与他们需要之间的矛盾中该怎么办呢?大自然没有赋予宝宝这个本能,主要看家长给他传授什么样的自由与规则界限了。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