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针刺方法降温?
针刺退热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针刺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清泄壅滞之气血,达到退热的作用。针刺治疗小儿发热的方法很多,退热效果可靠,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里热炽盛所致。因此,针刺治疗发热的原则应以疏泄蕴热为主。
针刺放血是治疗小儿发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常取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穴,如热势高配十宣、耳尖,均用三棱针放血4~5滴,每日1~2次。也可在耳背静脉处放血,退热效果也很好。针刺放血的作用在于疏通壅滞的气血,疏解肺经的风热,清泄阳明的蕴热。
耳针治疗小儿发热也有较好的效果。一般取神门、肾上腺、耳尖,采用强刺激手法,不留针。
针刺退热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患儿的配合,针刺时速度要快而准确,防止造成其它损伤。
头条
相关推荐
-
退热药能随便使用吗?
退热药能随便使用吗?,发热,药物,解热,解热镇痛药,病因,治疗,增高,症状, 一位6岁男孩因皮疹、血尿入院,查血白细胞增高,以嗜酸细胞增高明显,血小板减少,肝功GPT增高。追问病史患儿因感冒曾经服用索密痛4天的病史。其母当即从包里取出一大包塑料纸包装的索密痛药片(约40片左右),并说他们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或劳动累了服了此药即感舒服,因此孩子一有发热感冒也给孩子服此药,认为此药效果好、便宜,买点放在家里也方便。 解热镇痛药的品种很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包...
-
中药灌肠能退热吗?
中药灌肠能退热吗?,保留灌肠,药液,小儿发热,中药灌肠,生石膏,灌肠,中药,丹皮, 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邪热炽盛所致。治疗小儿发热,一般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常常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小儿服用中药比较困难,所以有人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小儿发热。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通过直肠和结肠吸收。同时,用凉的药液灌肠又可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用哪些中药灌肠退热效果好呢?下面介绍几组常用的中药灌肠处方。 (1)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
-
中药外敷能退热吗?
中药外敷能退热吗?,外敷,中药,皮肤,退热,涌泉穴,糊状,部位,清热解毒,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由医生根据病情,选定所需中药,将其研成细面,调和成膏,外敷于病变部位或特定穴位。 小儿服用中药有时比较困难,而外敷中药不仅疗效好,而且容易为患儿所接受。下面介绍几种中药外敷退热的方法。 (1)吴萸10g,牛膝10g,大黄10g,黄连5g,生山栀10g。共研细末混匀,取药末适量,以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足掌心前正中部位),外敷12小时,如热仍未...
-
推拿能治疗小儿发热吗?
推拿能治疗小儿发热吗?,推拿,方法,小儿,治疗,中医,劳宫,虚热,肺经,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应用比较广泛。推拿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热。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邪郁卫表,邪正相争所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一般多采用清肺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脊等推拿方法。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推拿时采用清法,即由手指末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连续200~300次;太阳穴...
-
哪些中成药适合治疗小儿发热?
哪些中成药适合治疗小儿发热?,小儿,发热,症状,中成药,小儿发热,临床,药有,清热解毒,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外感温热邪毒,邪热亢盛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用于小儿发热的中成药很多,应该根据什么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呢? 小儿发热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症状。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有感染所导致的发热,也有其它因素导致的发热。中医治病很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法。同是一个发热症状,因其病因不同,临...
-
小儿发热选择哪种退热药最好?
小儿发热选择哪种退热药最好?,小儿,退热,引起,扑热息痛,长期,作用,剂量,阿司匹林, 儿科退热药种类很多,小儿发热时选择哪一种退热最好呢? 扑热息痛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本品属非那西汀的代谢产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口服后吸收较迅速。一般用量为:1岁以内小儿每次35mg,1~3岁小儿每次35~75mg,3~6岁小儿每次75mg,7~12岁儿童每次75~150mg。本品对胃肠道无刺激,也不会引起凝血障碍。扑热息痛的商品名尚有安佳热、一滴清、百服宁、泰诺、必...
-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方法,物理降温,发热,盐水,孩子,部位,冷敷,高热, 物理降温是小儿时期发热常用的降温方法。孩子发热的时候,妈妈都习惯在孩子的前额上放一块凉毛巾,或者用温水给孩子擦擦皮肤,这些都属于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包括前面提及的头部冷敷、温水擦浴,还有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这些方法做起来一般都很简单,而且不存在药物降温的那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孩子发热的时候,妈妈最好先选用一些物理降温方法...
-
退热药中毒怎么办?
退热药中毒怎么办?,中毒,引起,退热药,孩子,药物中毒,系统,药物,剂量, 一见到孩子发热,许多家长都会迫不急待地给孩子服退热药,尤其是长期高热的孩子,退热药的用量一般都比较大。家长们似乎觉得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使孩子的体温降下来,心里就踏实。其实,这种不科学的降温方法是会留下许多后患的。长期大剂量应用退热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药物中毒。药物中毒在小儿比较容易发生。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中毒的原因多为误服过量或长期应用较大剂量,少数过敏的孩子应用正常剂量也可发生中...
-
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是什么?,发热,引起,退热,药物,体温,扑热息痛,服用,皮疹,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概括地讲,小儿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无论哪种因素导致的发热,原则上都不需要首先给予降温处理。因为体温的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以使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如果退热处理不当,可能会挫伤...
-
商品奶的灌装方法
商品奶的灌装方法,奶瓶,婴儿,孩子,奶嘴,个月,期间,时候,体重, 每个奶瓶装多少 多数婴儿一开始的时候都需要频繁地喂奶,体重少于3.2公斤的婴儿尤其是这样。在第一个星期,吃商品奶的孩子需要每天喂6至10次。如果你在医院期间和孩子住在一起,就会发现孩子需要吃多少次奶了。虽然婴儿一开始并不急于吃奶,但是到了三、四天以后就开始醒得频繁,饿得快了。所以不要为此感到惊讶。一般说来,在一个星期到一个月这段期间里,婴儿每天需要喂七、八次;在1个月到3个月期间减少到每天五至...
-
小儿发热伴昏迷见于哪些疾病?
小儿发热伴昏迷见于哪些疾病?,昏迷,感染,发热,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严重,高热,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以意识障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为特征。 引起昏迷的病因很多,其中发热伴昏迷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外严重感染(脑型疟疾、严重败血症、暴发型菌痢、中毒性肺炎等)、高温重症中暑、出血性疾病(包性白血病、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致颅内出血)等。可根据以下特点对这些疾病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可...
-
小儿发热有哪些类型
小儿发热有哪些类型,体温,发热,小儿,疾病,退热,小儿发热,看病,期间,人们对“发热”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很多疾病都有发热。小儿特别容易出现高热(超过39℃的体温)。一般家长特别注意孩子发热时的体温,尤其重视最高的体温数值,这一数值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护士叙述的小儿瞬间体温,而家长往往忽略小儿发热期间体温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发热的类型。体温的瞬间数值对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体温变化的趋势则在这两方面的作用更有意义。小儿患病期间的体...
-
退热剂是如何的?
退热剂是如何的?,发热,退热,前列腺素,高热,小儿,体温,作用,引起,病原菌及其毒素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血液中的白细胞,释放一种称为内热原的物质。它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又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发热。般认为,发热是受感染患者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通过发热,可刺激人体内对抗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形成消灭病原菌的抗体;增强白细胞消除病菌的酶活力以及肝脏的解毒功能。这些作用可以共同抵抗病菌对人体的侵袭,以促进康复。但高热也会...
-
小儿应用退热剂的原则是什么
小儿应用退热剂的原则是什么,退热,小儿,体温,服用,药物,发热,治疗,引起,从医学角度上讲,退热剂也具有镇痛的效果,所以统称为解热镇痛药。由于退热剂不能消除引起发热的病因,只能起到暂时降低体温的退热作用,因此对于高热的小儿,重要的是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小儿的状况,辅以退热剂治疗。应用解热剂时应掌握以下几点。对于既无高热惊厥抽风家族病史又未曾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体温超过39度时,应使用退热剂。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已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小...
-
白喉的治疗
白喉的治疗,白喉,毒素,治疗,杆菌,皮试,静脉,洋地黄,注射,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抗毒素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处理及并发症治疗等。抗毒素治疗:白喉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外毒素。外毒素是白喉致病的主要原因。如外毒素已与组织结合,造成损害,就无法改变。如能将细菌分泌的外毒素在没有与组织结合前即将其消灭掉,就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抗毒素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可将游离在血液中的外毒素中和,外毒素即失去了致病的作用。抗毒素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