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感知觉发育的敏感期
初来这个世界,小宝宝正通过感知觉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觉的良好发育将为宝宝今后的认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天生的探索者
通常来讲,不同的感知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其敏感期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听觉的发展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0至0.5岁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触觉发育的敏感期则在0至2岁; 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育的敏感期;2.5至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时间知觉的敏感期会更晚一些,大概在7岁左右;而观察力则是更高级的感知觉形态,在各项感知觉陆续发育的基础上,3至6岁将迎来孩子观察力发展的敏感期。
感知觉有多重要
感知觉虽然是宝宝最初级的认知本领,但决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感知是宝宝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人的认知过程如同一个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环节,而人们接受信息就是靠感知觉来进行的。感知觉虽然是较低级的认知活动,但没有感知觉,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从宝宝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宝宝各方面感知觉的发展,积极引导宝宝通过感知觉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训练促感知
视觉训练
——注视不同颜色(大小)的玩具
妈咪准备:不同颜色(大小)玩具若干。
感知训练:在宝宝胸部上方60至70厘米处悬挂任一颜色玩具,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抖动以引起宝宝注意。当宝宝开始注视时,可记录下其注视的时间。3至4天后如宝宝不再注视该玩具,即可换另一颜色玩具。如此依次替换。
特别提示:如果宝宝对同一颜色玩具注视时间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下去,以免引起视疲劳。
听觉训练
——聆听不同的声响
妈咪准备: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音乐CD等若干。
感知训练:当宝宝精力较旺盛的时候,找出各种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依次为宝宝“奏”响,比如小铃铛、口琴、杯子等,当宝宝寻着声音的方向望过来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继续发出声响,一边清晰地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乐曲的题目。这也有助于宝宝言语的发展。
特别提示: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离宝宝的耳朵太近。不同声响之间要作适当间隔,给宝宝休息、接纳的空间。
触觉训练
——摆弄带盖子的小罐
妈咪准备:一个有装饰图案带盖子的小罐(其他合适的代用品也可以)。
感知训练:妈妈手拿小罐站在距宝宝半米处并设法激起宝宝接近它的愿望。宝宝爬过来试图拿走小罐时,不要立即给他,而采用能使宝宝拿住并打开盖子的握姿,协助宝宝将盖子打开(一般要尝试几次后,宝宝才能做到)。任宝宝把玩盖子(圆盖滚动会引起宝宝特别的兴趣)。1至2分钟后,妈妈可将盖子重新盖好,让宝宝自己试着打开。
特别提示:宝宝如能认真观察小罐,并打开盖子2至3次,同时转动小罐,游戏就算成功!游戏可持续若干天,每次进行5至10分钟。
大小知觉训练
——抓握大小不同的物体
妈咪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具若干,但要保证形状统一,可用套环(直径为3至5厘米,厚度0.5至1厘米)、积木等(颜色丰富更能引发宝宝的兴趣)。
感知训练:先将宝宝俯卧,把最大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注意防止宝宝将玩具塞入口中),观察他如何摆弄这一玩具。当宝宝能摆弄大环后,再放一个小套环,然后将所有大小不等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让他自由摆弄。游戏进行5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妈妈可以温柔地同宝宝交谈,游戏结束时,可表现出肯定、赞许的表情与动作。可每隔3至4天进行一次。3.5至4个月起可训练宝宝同时摆弄并抓握不同形状的玩具。
特别提示:给宝宝的物体直径不能小于3厘米,以防止误吞或塞进鼻孔和耳朵里;套环中间的孔很有意义,宝宝抓握时可能会把个别手指塞入孔中,不仅练习了抓握还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的动作。
形状知觉训练
——拿放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玩具
妈咪准备:一个10至12厘米高的带盖小桶、易于抓握的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小型物体(如积木、彩蛋、小球、圆柱体、小蘑菇等,直径约3至5厘米)。
感知训练:妈妈先向宝宝出示盖着盖子的小桶,并告之里面有玩具,然后打开盖子让宝宝看到里面的玩具(桶里玩具的摆放如下:上面一层是容易放稳的玩具,下面一层则是易滚动的玩具如彩蛋、小球、圆柱体等)。妈妈引导宝宝从桶中拿出一样玩具并给予及时鼓励。随后,妈妈可以建议宝宝观察玩具是否可以放稳并提醒他继续从桶里拿其他玩具。引导宝宝摆积木(他会发现圆形物体放不稳,可以滚动)。宝宝玩完所有玩具时,妈妈可以开始收拾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一起把玩具放回小桶。
特别提示:收拾玩具时,如宝宝失去兴趣就不要强迫他,重要的是保持宝宝良好的情绪。游戏时间不超过5至8分钟,每种材料可使用3至4次,而后更换。
空间知觉训练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妈咪准备:一面镜子。
感知训练:把宝宝抱到镜子面前,依次指着宝宝的头、脖子、身体、上肢、下肢对他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注意在说的时候要用上方位词,例如“头的下面是脖子”、“嘴的上面是鼻子”等。说的时候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中。不用镜子,让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坐着进行也可以。
特别提示: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重复使用“下面”,反复几次后再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重复使用“上面”,不要毫无规律地一会儿说“上面”,一会儿说“下面”。
游戏提升观察力
花花绿绿看地图——地图是一样训练宝宝观察力的绝好工具,空闲的时候,妈妈便可以将地图平展开来,母子二人的地图探索之旅就可以开始了。地图的挑选可以按照本市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依次升级;观察的目标也可以从宝宝最熟悉的自己家所处位置开始,慢慢扩展到幼儿园、小朋友家、奶奶家、动物园等等。这种训练对锻炼宝宝观察力的持久度很有帮助。
水少了吗——找两只杯子,一只“瘦高”,一只“矮胖”,先在其中任意一杯中倒入半杯水,让宝宝看清楚,然后再将水倒入另一只杯子,由于两只杯子底面积有差异,所以水的高度会有明显不同。引导宝宝仔细观察妈妈操作的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先后两只杯子的水面高度有何不同,并请他思考: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比第一只里的少了吗?也许宝宝会对此感到很迷惑,没关系,实际上,科学实验表明,大约7岁的孩子才能充分理解液体守恒概念。但对于幼儿,这绝对不失为一种在宝宝观察事物过程中促进其思考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好方法。
我爱蔬菜——去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别忘了带上宝宝,你可以预先和他商量你们要买哪些蔬菜,然后引导宝宝依据他平时的观察和记忆说出这些蔬菜的特征,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有说错的地方,妈妈可以先不断然否定,只是表示怀疑,进而引起宝宝的注意;选购蔬菜的时候,妈妈别忘记提示宝宝对刚才说错的地方进行特别关注。这样的观察就更有目的性也更情境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