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与孩子谈性
动笔之前,陪儿子在厕所解手,儿子重申,“妈妈你是女人,我是男孩儿。”我说,“对啊。”儿子接着说,“我喜欢当男孩儿。你喜欢做女人吗?”我说,“我当然喜欢做女人了!”
我的儿子Sam比较幸运,他目睹了我孕育女儿的全部过程,亲眼看着妈妈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还跟着我去医院听到了妹妹的胎心跳动,回家后兴奋地逢人就讲“我听到妹妹的心跳啦!”有时他也跟着我翻看孕期书籍中的画片,看看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当时才两岁多的Sam,已经知道了自己也是这样长成的:一粒妈妈肚子里的小种子,长啊长,长到9个月,妈妈肚子装不下了,医生就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把他取出来。
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剖宫产,在面对Sam最初的好奇心时,我走了一条捷径——告诉Sam他和妹妹都是从妈妈肚子里取出来的。一起洗澡时他看见我的刀口,多次很心疼地问我“疼不疼?我能碰一碰吗?”“切你的刀子有多长?有感觉吗?”随后很甜蜜地抱住我,仿佛体会到经受了这么深刻的痛苦生出他来的妈妈一定非常爱他。
不过我的心里还是紧锣密鼓地做好了思想准备。终于在他四岁多的一天,有了第一次这样的谈话——
当时我们俩准备洗澡,脱好了衣服我坐下来小便。Sam以前观察过多次,知道他和爸爸站着小便,妈妈则坐着。今天他问我:
“你怎么从屁股里撒尿?”
我告诉他:“因为我没有阴茎。”
“为什么?”
“因为我是女人。男人有阴茎,女人没有。”
“我要你也有阴茎。”
“那我就不是女人了,也就不能生孩子了。”
“为什么?”
“因为小孩子一般是从女人在这个部位的产道里生出来的。”
“可我是从你肚子里钻出来的。”
“是的,那是因为医生认为妈妈自己生太危险,需要他们帮助。但是一般来说,你应该从我的两腿中间分娩出来。”
“从你的屁股里出来?”
“不是。是另外有一条秘密通道,不是我们拉屎撒尿的地方。”
“在中间的一个开口?”
“对,中间的开口。”我当时心里很惊讶他怎么一下子知道了这条通道的准确位置?转念一想也合情合理,一向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Sam其实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构造推断出来的:撒尿的开口在前、拉屎的在后,那么妈妈说的第三个开口肯定是在中间喽!
Sam一边洗澡一边想,又问了我一个更富挑战性的问题:
“那当我还是一粒小种子的时候呢?也是医生切开你的肚子把我放进去的吗?”
“不是,是爸爸通过我身上的秘密通道放进去的。”
“中间的那条?然后我就长啊长,长成这么大,然后他们就把我取出来啦!”
“对啊!”
“切开你的时候疼吗?”Sam第N次问我。
“不疼。”我第N次回答。
“因为他们给你打麻药了!”他很权威地宣布。这场谈话到此结束。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记录下这段对话,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一位父母需要根据自己的信仰、理念、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对待性别、性教育、性文化、性意识等等的态度,来做出相应的反应,跟孩子进行自己认为合适的沟通。
我自己采用的,是美国儿科以及幼教专家推荐的态度:平静地、自然地给孩子最真实、最直接的回答。无论孩子多小,只要他能提问,他就能接受符合他年纪的直接的答案。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左右,才能够真正掌握控制自己的大小便。随着这种能力上的飞跃、身体上的松绑(脱离尿裤),他们会产生最初的性别意识——我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叔叔是男的,阿姨是女的,等等。这种性别意识到了三岁左右成型,随之也带来他们进一步的好奇心:别人长的是什么样子?我能不能脱下他们的衣服看一看?小孩子从什么地方生出来?如果妈妈生了我,爸爸有什么作用呢?我是男孩,用“鸡鸡”尿尿,妈妈是女孩,没有“鸡鸡”,怎么尿尿呢?女孩能长“鸡鸡”吗?
这种好奇心是正常的,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孩子只对自己能够消化、理解的知识感兴趣,过多复杂的信息反而会令他们不耐烦。就拿Sam来说,一开始他仅仅需要分辨出男、女,并且坚持只去男厕所;三岁左右他喜欢琢磨谁生了谁——“妈妈生了我和妹妹,谁生了妈妈?为什么爸爸的妈妈不是妈妈的妈妈?”等等,要弄明白亲人之间的顺序和关系。上边的那场对话,他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就不再继续追究了,我也不必提供更多的详情。在这个年龄段,他其实对“性”不感兴趣,而是想知道小宝宝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不过我还是做好了准备,等他再大一些,需要了解更多的事情时,一旦他提问,我会提供确切的回答。
其实最关键的,不在孩子问什么、做什么,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别意识、自我评价、对待性和生育的态度,也影响着今后他们的择偶、爱情、婚姻、生育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