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识马的故事
成语故事伯乐识马的故事
有一次,春申君为了说明自己善于识人,便向汉明讲了一个“伯乐识马”的故事:
他说:“春秋时期,秦国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因为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掌管天马的星名叫伯乐,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对孙阳的尊敬,就称他为伯乐。传说有一次伯乐路过虞坂,看见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大车盐巴向太行山走去。它吃力地行走着。尾巴无力地下垂,蹄子全磨破了,浑身汗水淋淋,嘴里流出的口水滴在地面的尘土里。盐车拉到半山坡,这匹马再也走不动了,赶车的只得让车停下来。伯乐看到这样一匹千里马竟然屈就在这里拉盐车,感到非常惋惜,就连忙从自己的车子上跳下来,脱下自己身上穿的麻布衣袍盖在马的身上。这匹马遇到了知音,便低下头,依偎在伯乐的胸前喘着气。接着,又仰起头来放声嘶鸣,声音洪亮,直冲云天,像金石一般铿锵有力。”
春申君讲完了“伯乐识马”的故事之后,希望汉明不负所望,为楚国的兴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伸出“伯乐识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善于发现、识别和任用人才。
成语故事不知不识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成了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你却说认识不了,为什么?”子贡说:“如果让一个非常渴的人到江海里去喝水,他也只能喝下他能喝的,孔子就像江海一样,让我如何能认识他呢?”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说:“是孔子。”景公问:“孔子贤吗?”子贡说:“贤。”景公问:“有多贤?”子贡说:“不知道。”景公说:“你知道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有问题吧?”子贡说:“大人、小孩、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都说天高,可到底天有多高呢?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说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
“不知不识”指知识不多。旧喻民风淳朴。
(出自《刘向说苑》和《列子?仲尼》)
寓言故事伯乐训马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哲理故事青鬃马与伯乐
青鬃马与伯乐
一天,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上好的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
“没法子啊,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
“真的吗”
“真的,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新的一天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惊雷般的一声吼叫。青鬃马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旋风般向他扑来。
青鬃马大吃一惊,撒开四蹄,拼命地狂奔起来。
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喂了狮子!”
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
“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望伯乐,伯乐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它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赶自己。后来,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
人生哲理:我们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其方法就是要施加压力。压力能引发动力,动力可以激发潜能。
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力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家。齐桓公还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的旗号,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成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声威,就率领齐、鲁、宋、陈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去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
楚成王派使臣到齐国军营中来,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意思是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相隔这么远,就是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料,您居然来到我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
管仲立马替齐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周成王时最高的公卿)吩咐我们先君姜太公(即姜子牙)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讨伐,以辅佐周王朝,并且赏赐给我先君领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长期不向周天子进贡楚国的特产,我们要向你们征求;再有,周昭王巡行南方时,被淹死在汉水,我们要向你们问罪。”楚国使臣说:“不进贡特产,确实是我们的失职。至于周昭王淹死的事情,楚国是不能负责的。如果您要问罪,请您自己到汉水边去问吧!”
管仲一时之间,哑口无言。齐桓公见楚国不屈从自己,接着就派大军来到召陵。楚国在强大的联军面前,只得派大夫请求议和。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后来,人们将楚国使臣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引申为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