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 > 正文

路不拾遗的故事

路不拾遗的故事

成语故事路不拾遗的故事

故事一

唐朝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邯郸一带),不小心把一件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那人听了心里话:这可能吗?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故事二

唐朝建中年间,南剑州有个秀才,叫林善甫。他自幼聪慧异常,为人耿直,博览群书,眼下在京城太学读书。这次,因母亲患病,告假回家,日夜在母亲床边侍奉。

不久,母病痊愈,林善甫收拾行李,暂别母亲,带了书童王吉,再往京城太学读书。

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日便到了冀州边界。

一天,眼看天色已晚,林善甫主仆二人到一家客店投宿。

林善甫店小二带路,选一间宽敞洁净的房间将他们主仆安顿下来。王吉随意买了些点心回来,主仆二人吃了当作晚饭。

饭后无事,林善甫点灯读了一会儿诗书,王吉便安排主人上床休息,好明日清早起身赶路。王吉在床前打个地铺,由于白天劳累,倒下便呼呼入睡。却说林善甫脱了衣服上床,仰天躺下,因思念母亲,辗转反侧,一时无法入睡。

忽然,隐隐觉得身下有一硬物硌着,横竖睡不舒服。好在油灯未熄,便起身揭起床单垫被察看,只见垫被下面原来有一个布袋,袋中有一锦囊,锦囊中有上百颗罕见的大珍珠,价值连城。

林善甫拿在手里细细察看,略一思索,就收在自己行李中,然后躺下熄灯休息。

第二天,起床梳洗,王吉收拾行李。

林善甫走出客房,到帐台前问店主人道:“前天夜里什么人在我那间房里住宿?” 店主人答道:“前天晚上是一位过路客商在房内住宿,官人有何吩咐?” “这个客商原是我的故友,我们相约在此会面。因我误了日期,没能见到,”林善甫说,“这个客商如若回来寻找时,麻烦店主转告,可让他来京城太学寻问林善甫便可以了。千万千万!不可误事!” 林善甫结算了住店钱,又一再叮咛店主,方才动身上路。

王吉在前面挑着行李,林善甫在后面紧跟赶路。

走着走着,林善甫恐怕店主人误事,放不下心,便吩咐王吉在沿途显眼的墙上张贴启事。启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南剑州林善甫于返京城太学途中,宿于冀州客店,有故友寻觅大珠,请去京城太学寻访勿误。” 不过半月,主仆已到京城,去太学报到销假,仍旧安心读书。

再说这袋珍珠原来是商人张客遗下的。他那日匆忙离开客店,第二天去采购货物,要想从行李中取出珍珠来兑换银两,方知所带珍珠全部不翼而飞。

这一下子吓得他魂不附体,失声叫道:“苦也!苦也!我一生经商,方才积得这些珠子作本钱。今日不慎丢失,回家后妻子儿女如何肯相信,一家大小以后如何生活?” 他再三回忆,也想不起在何处丢失,只得沿原路回头细细寻找,直寻到蔡州客店。

他向店小二打听,店小二说:“不知道。”又进店内询问店主人:“我离开你家客店后,哪位客官在那房中安歇?” 店主人这才想起,回答道:“我差一点儿忘了,你离店去后有位官人来住了一宿,第二天大清早便动身赶路了。临行时,吩咐说:‘有故友寻找,可千万让他来京城太学寻访林善甫便可以了。’” 张客听了,感到蹊跷,口中不说,心中想道:“自己与这个林善甫素昧平生,莫不是此人拾得了这袋珠子?” 当日,只得离了客店,取道向京城而去。见到沿途上贴着启事,读了发现启事中有“大珠”字样,略略放心。他也顾不上劳累,日夜兼程赶路。

到了京城,未去寻找客店安顿,径直来到太学旁路边茶坊坐定。

路不拾遗吃茶时,向店中小二打听林善甫这人,吩咐道:“我是林善甫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怕已不认识了。如若林善甫从太学出来,麻烦招呼指引相见。” 正说着,店小二就指着从太学中走出的一个人道:“出来的便是林善甫林官人,他在我家浆洗衣衫,是位常客。” 张客见了,不敢造次,待林善甫进入茶坊坐定,这才上前施礼,簌簌泪下,跪倒在地。

林善甫忙不迭扶起说道:“官人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张客便把遗失布包的前后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林善甫说:“不要慌,东西在我这里。我且问你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张客如实相告,林善甫听他说得不错,于是带了张客去住处取那布袋。

张客见了布袋便道:“这个便是我丢失的。我愿意拿出一半珠子,酬谢官人救命之恩,剩下一半带回家抚养家小。官人重义轻财,在下感激不尽!” 林善甫说:“岂有此理!我假若要你一半珠子,那何必嘱告店主,又何必沿途张贴启事,让你寻找来京城太学?只是这袋珠子价值不少,今交还给你,不是一件小事,恐怕日后无以为凭,你要亲手书写一张收条才能领回去。” 张客再三不肯全部领回这袋珠子,林善甫坚持不受。这样几次推让,张客才亲笔写了收条交林善甫看后收了。

林善甫交付那袋珠子:“你仔细查点,可有误漏。”张客千恩万谢,拜辞而去。

自此以后,林善甫路不拾遣的善举被后人传颂,名垂千古。

故事三

秦孝公任用商鞅为重臣,听从他的建议,制定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实行改革。这就是历

商鞅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商鞅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贡献,就应该予以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按军功的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等级。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愿意去打仗。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社会秩序安定,民风也变得淳朴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就是说人们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窗,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捡走。秦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各诸侯国都开始畏惧它的国力。

故事4

上⑴与群臣论止盗,或⑵请重法⑶以紧之,上晒⑷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⑸繁役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⑺。朕⑻当去奢省费,轻徭⑼博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⑽用重法邪⑾?自是数年之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⑿不闭,商旅野宿焉。”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阻止小偷。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小偷,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小偷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哲理故事路不拾遗

“妻管严”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赶快拿回家给他老婆看:“老婆,我捡到金子了呢!”老婆将金子拿在手里看了半个小时,又拿来平称了一下,说:“这就怪了,金子倒是真的,怎么独独被你捡到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她详细地问了乐羊子捡金子的地点和时间,有无别人看见等等一大串问题。

乐羊子一一作答,老婆说:“当时路上人来人往,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看到了金子。其他人不捡肯定是有原因的,说不定,过一会,就有人来讹你偷了他的金子!”乐羊子越想越怕,立刻把那块金子扔回了原处。

心灵小语:

好人就要有个好伴侣。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展开全文阅读

Copyright © 儿童网 ertong5.com 2023 蜀ICP备2022023735号-10范文云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 免费的范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