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刘禅投降以后,魏王曹髦(máo)为了笼络人心,封他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司马昭彻底知道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求解驿站】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多用于形容人到了好的环境中而忘了本,含贬义。蜀,指三国时蜀国。
【活学活用】你到了美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妙语点拨】刘禅身为一国之主,沦为亡国奴后,在敌国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假装想念故国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居然到了如此地步!我们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料想九泉之下的刘备,倘若知晓自己的儿子是这样一番模样,必被气得捶足顿胸!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任自己,而要志存高远,并不懈地为之奋斗。
【近义】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反义】叶落归根、饮水思源
寓言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乐不思蜀的寓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经典童话阿斗乐不思蜀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阿斗乐不思蜀。
司马昭摆平了魏国的内部争斗,就开始实行统一天下的计划,首先就是要灭掉蜀汉.
当时的蜀汉,诸葛亮在世时,刘禅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待到诸葛亮一死,刘禅顿觉失了主心骨,不知道怎么办,竟宠信宫中的一位宦官黄皓,自己却不理国事,只知道寻欢作乐.而蜀汉大将军姜维,则屡屡出师伐魏,一心恢复中原.他不顾将士疲劳,连年征战,使得百姓们的负担重极了,叫苦连天.
司马昭见伐蜀的机会已到,派钟会率领十万人马攻打蜀国.姜维接到情报后,马上报知刘禅.刘禅正与黄皓在宫中游玩,接到报告后问身边的黄皓:“魏国派大批人马进攻我国,怎么办?”
黄皓说:“陛下放宽心,听说城中有一师婆,能测吉凶,可以召她来问问.”
刘禅即命黄皓用小车把师婆接到宫中,在后殿陈设香花纸烛,焚香祝告.那师婆披散头发,赤着双脚,装模作样,念念有词说:“我是西州土神,陛下太平无事,几年后,魏国疆土也归陛下,可不必忧虑.”
刘禅听后,非常高兴,命人重加赏赐.自此之后,他再不听姜维的说法,只与黄皓在宫中宴饮作乐.姜维的告急文书,都被黄皓收到后藏了起来,刘禅一心玩乐,毫无察觉.
魏国大将钟会、邓艾等,兵分十余路,浩浩荡荡杀向蜀国.蜀国虽有大将姜维、张翼、廖化等,因黄皓听信巫师之言,不肯发兵,最后寡不敌众,只能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魏军一时也无法攻破蜀军把守的险关要隘.
邓艾见蜀军主力守在剑阁,亲自带了五千精兵,不穿衣甲,手执开山斧,从高山峻岭中强行开出一条小道,人不知、鬼不觉地直奔蜀国首都成都.
刘禅在成都接到探子飞报,说邓艾兵马已兵临城下.城外百姓,扶老携幼,痛哭逃生.刘禅惊惶无措,竟然不顾群臣的反对,命人写降书、树降旗.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即北地王刘谌,见父亲如此昏庸,一家五口悲愤自尽.
第二天,刘禅自己绑着双手,带领大臣们投降邓艾.消息传到剑阁,死守在那里的姜维等官兵大惊失色,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邓艾攻克成都后,姜维假装投降于钟会,企图挑起钟会与邓艾间的矛盾.最后,在混战中,邓艾、钟会、姜维都相继死去.
司马昭见成都混乱,命人把刘禅接到洛阳,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金钱、美女、住宅.刘禅安下心来,渐渐忘了亡国的痛苦.
一次在宴会上,司马昭命蜀人上场演蜀戏,蜀国官员触景生情,一个个低下头去,想想国破家亡,做了俘虏,还在敌国观看家乡戏,不由得滴下泪来.惟独刘禅,抬着头看得非常起劲.司马昭看在眼里,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
刘禅不假思索地回答:“这里真快乐,我已经不想蜀国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刘禅身旁的大臣郤(xì)正乘着上厕所的时机,对刘禅说:“以后如果晋公再问陛下是否想念蜀国,陛下可回答说先人的坟地都远在蜀地,我的心里每时每刻都在牵挂,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去探望.这样,晋公或许会放陛下回去.”
刘禅点点头,牢牢记住这些话,待到司马昭又一次问他是否想念故土时,刘禅微闭眼睛装着哭泣的样子,以郤正的话作答.
司马昭说:“这话不像你说的,倒像是郤(xi)正说的.”
刘禅一下子睁开眼睛,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周围的人见此情景都笑了起来.
司马昭不由叹息道:“人之无情,竟会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还活着,辅助这样的主子,国家也是不会长久的.”
后来,人们便用“捧不起的刘阿斗”来讥讽那些昏庸无能,而又自甘堕落的人.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阿斗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故事】: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