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疼痛会感动的一颗心
睡前故事会疼痛会感动的一颗心
小白兔晶晶的心脏病的很厉害,需要做换心手术。
手术之前,长颈鹿医生将晶晶带到“存心室”,让晶晶自己选一棵心。
室内四周摆着玻璃柜,心就摆在那一个个玻璃柜中。
第一个龟中的心表面显的很粗糙,上面好像一写暗花纹。晶晶还想看的更清楚些那颗心突然说话了:“你是来选心的吧?放心,选了我,保你一辈子平平安安,不会给你惹,任何麻烦。”晶晶看了这翻话才看请原来前面那颗是“木心”。:“换上你后,我还会拥有以前一样的奔跑的速度吗?”晶晶怀疑的问。“奔跑速度?要它干嘛?生活是美好悠闲的,慢慢走路多好呀。”“木心”嘿嘿憨笑两声,感到不可理解。
之后,晶晶又看了“铁心”,它非常黑心和狠心。
这时,其他柜中的心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选我吧!选我吧!”晶晶被吵的心烦意乱,它大吼一声:“别吵了!”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它揉了揉眼,看了全部的心,发现了角落里有一颗不起眼的心。这颗心不太大,但可以看出来,它的每一根纤维都很细致。“那你就随便说说吧。”晶晶已经很疲惫了,这颗小小的心竟然羞红了脸:“我,我其实也没有什么优点,只是受伤会感到疼痛。还有……还有就是……就是容易被感动.” “哈哈,感动?老天,感动是什么东西?感动有什么用途?”周围发出一阵阵讥笑.
谁也没有注意晶晶的眼睛开始发亮,它激动的说: “谁也不许嘲笑它!我要选的就是它!”室内一下子鸦雀无声,谁也不信晶晶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是的,它会疼痛,会感动,正因为这样,才证明它是一颗宽厚,善良,真正的心!这才是我想要拥有的心!”
说完,晶晶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毫不犹豫的递给长颈鹿医生,说: “请你帮我换这个心.”
亲情故事一颗心流泪,一颗心宽恕
她已经给儿子写了6年的信,就像洗脸、吃饭一样,是她每天必做的事儿。
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她会在信里问儿子:“你那里是否也被大雪覆盖?我多想用我的身躯替你遮风避雨,我多想变成一把大伞,冬天来了,你那里冷吗?”
有时,她的信就是诗:“千丝万缕都是你,你在哪里,我找不到你……仿佛……找不到彼岸。”
有时,她在信里,为儿子作曲填词。有时,她干脆在信里画画:儿子平头、穿着三颗扣子的衣服,长发飘飘的妈妈在一旁等他,两人中间画了很多腿,一步步靠近的样子。
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两千多封摞起来近半米高的信件,该寄到哪儿去。她只好每周带着积攒的信去一封封念给儿子听。
他是个多么好的孩子!在很多人眼里,他“人缘好,讲义气,走到哪儿都是大伙儿的中心”,连他公司的门房老头,也念叨他“常给自己端饺子”。那天,她包了儿子最爱吃的芹菜肉馅饺子,等他回家。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几小时前,他在电话里说的“妈妈,我7点左右就回来,等我”却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他在舞厅里正和朋友玩呢,却看到一个男青年骚扰一个漂亮姑娘,便上前制止。谁承想,那个男青年叫上了4个人,围住了他们,他最终没逃过这群人的残忍,倒在了血泊中。
那时,他25岁,刚参加工作,正处于热恋中,才翻开人生最美好的一页。可是忽然间就这么没了。她瞬间天崩地裂,悲痛欲绝。她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仇恨,一心想着为儿子报仇,甚至在梦里,儿子都告诉她:“妈妈,我太冤枉了。”
可是,害死儿子的主犯从小就被离异的父母抛弃,是奶奶捡垃圾拉扯大的。在法庭上,这个老人无数次地向她下跪,“希望留孙子一命”。最开始,她看都不看老人一眼,她也动过扶老人一把的念头,但又在心里告诉自己,“看她一眼,扶她一把,就是对不住死去的儿子”。
她得了抑郁症,害怕阳光、害怕人群,害怕站在玻璃阳台上,总认为别人在嘲笑“这个母亲没有保护好儿子”。她甚至无数次想抱着儿子的照片,吞下药,去找儿子。但是事实上,除了把思念寄托在那些永远不知道寄到哪儿的信纸上,除了在刻着“悠悠情思、相伴永恒”的“墓碑邮局”前念信,她什么都做不了。
那些信陪伴着她度过了她生命中最痛苦的两年。一天,在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间一闪而过:“如果这个杀人的年轻人被处决,是不是又会多一个老人,像自己一样生不如死?”开始,这个念头只是闪过,然后被她否定。但后来,这样的想法开始不断地出现。那个老人在她面前下跪求情的情形,也一幕幕重现在她脑海里。她整整两天没有起床,一次次地说服自己。第三天,她来到了法院,选择了宽恕。那个老人跪在法院的过道里,抱着她的腿,流着泪说:“好闺女,我捡破烂养活你,管你一辈子!”她扶起了这个老人,哭着说:“你多保重。”
她依然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儿子的思念。她还是天天给儿子写信;拖地时,她会想起儿子42码的大脚在地上走;刷牙时,她会想起儿子五音不全扯着嗓门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只是,除了沉甸甸的思念之外,又多了一种叫宽恕的东西。
很多了解案情的人,都说她是个了不起的母亲,然而她在意的却是一个犯了罪的年轻的灵魂能否迷途知返、天下会不会再多一位像她一样痛苦的老人。这个世界上,爱有很多种,可是有一种爱,叫由己及人。
亲情故事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在西南一个小城市做“棒棒”。
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应该说,他是幸福的,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幸福,直到有一天,他带着女儿去郊外游玩,女儿的手不小心被割破了,血流不止。送到医院,才被告知,女儿患的是淋巴性白血病。
他被噩耗吓坏了,好半天才从恐惧中平静下来。
医生建议他尽快做配型检查,然而结果让所有人失望,他和女儿的白细胞相互抵抗。医生仔细核对了资料库里的几万份骨髓记录,也没有发现合适的。
都说男人无泪,面对诊断结果,他却流泪了,彻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他赶去医院,告诉女儿那个珍藏了16年的秘密:她不是自己亲生的。刚生下来不久,她得了重病,被遗弃在垃圾堆旁,是他捡到的,并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她才转危为安。
他说要出趟远门,去寻找她的亲生父母。他虽然想到了种种结果,但女儿镇静的表现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女儿只是告诉他,这么多年来她早就怀疑自己不是他亲生的,但能做他的女儿,她这辈子并不后悔。
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女儿的亲生父母就在攀枝花,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却得知他的亲生父母5年前就在车祸中去世了。
这无疑宣判了女儿的死刑。
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医院,女儿在听到结果后哭了,她大声喊爸,她喊一声,他就答应一声。也不知喊了多少声,才止住,她抱着父亲说:“多想一辈子陪伴在你身边。一天喊你一声爸啊。只是女儿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就让我这些日子把一辈子喊完,好吗?”他含着泪点点头。
化疗是极其残酷的,她的头发开始大把脱落,为了鼓舞女儿的斗志,他每天守在女儿的病床面前,给她讲自强不息的故事,在他的鼓舞下,女儿脸上露出了好久不见的笑容。
为了寻找合适的髓源,他每天都会抽空上网查询,一天,他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一封来自美国母亲的求助信,得病的也是一个被遗弃的中国女孩,患的也是和女儿相同的病。信的末尾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望着日益憔悴的女儿,他几乎不假犹豫地把自己的骨髓配型记录通过电子邮箱发了过去。三个小时过后,他接到了一个越洋电话,对方想邀请到他到美国做进一步检查。但在了解到他也有一个得病的女儿之后,对方被这种自己女儿身患绝症还在牵挂着别人安危的大爱深深感动了。
三天后,女儿的病床旁多了一对陌生的母女。配型报告很快出来了,他和对方女儿的骨髓完全吻合。移植手术很快进行,那个来自于美国的中国女孩得救了,在离开时,她激动地说:“中国爸爸,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的爱不会白白付出,我相信你的女儿一定能找到适合的骨髓。”
女儿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好几次都陷入了深度昏迷中,但他和女儿一直没有放弃,只要有十万之一存活的概率,他们也会不松手,不放弃。
美国母亲在回国后立即写了封求助信放在网络上,信的最后说:一个普通的中国父亲,在女儿身患绝症最需要关怀和体贴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一个陌生的女孩,这是怎样一种至深的父爱啊,这样的父亲,我们又怎么能白白看着他的女儿死去呢?文章迅速在网络上传播。网友都被这个父亲的博爱所感动,纷纷加入救助行列中。
三天后,美国母亲打来越洋电话,说他们在英国一家医院找到了与之匹配的骨髓,捐髓的,也是一名中国人,而且他也表示愿意来中国做手术。
女儿的手术在医院的安排下顺利进行。望着手术结束后甜蜜入睡的女儿,他紧紧握着美国母女和捐髓者的手,再次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后来有人问他:“如果你的女儿不治身亡,你后悔你的选择吗?”他摇摇头说:“作为一名父亲,我深深了解每一对父母的心态,虽然救的不是我的女儿,我也毫不犹豫。”
两个年轻女孩现在都活泼如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但我想,是因为有大爱,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才会有奇迹发生,用爱去坦然面对灾难,用爱去装点社会,整个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哲理故事生命仅仅需要一颗心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好莱坞最胖的电影明星,他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走上几步路也会气喘吁吁,医生曾多次建议他注意节食,减少演出。如果再为金钱所累,将会危及生命。但罗斯顿却不以为然地说:“人在世上只有短暂的几十年,我虽然有很多钱,但我还要拼命地继续挣下去。因为。我太喜欢钱了。”
罗斯顿不但没停下挣钱的脚步。反而更疯狂地到世界各地演出挣钱。1936年,罗斯顿在英国伦敦演出时,突然晕倒在舞台上,人们手忙脚乱地把他送到伦敦最著名的汤普森急救中心。经诊断,他是因心力衰竭而导致发病。紧急抢救后,他虽勉强睁开了眼睛。但生命依然危在旦夕。尽管医院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弥留之际,罗斯顿断断续续说出了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
汤普森急救中心院长、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哈登眼睁睁地看着罗斯顿闭上了双眼,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不由得黯然垂泪,十分惋惜地说:“罗斯顿醒悟得太迟了。”
为警示后人,哈登院长决定把罗斯顿的临终遗言,镌刻在院中心接待大厅的醒目处。此后,凡来这里就诊的病人。第一眼就能看到那条醒目的警示语。这确实起到了警示作用。
转眼47年过去了,那条警示语虽然还醒目地保留在汤普森急救中心大厅的墙上,但罗斯顿却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心脏病患者有增无减,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时间到了1983年夏天,汤普森急救中心接收了一名危重病人,他是美国石油大亨默尔。几天前,他来英国谈一笔很重要的生意,忽然晕倒在谈判桌前,随行人员急忙把他送到速家医院救治,诊断结果也是心肌衰竭。但重病中的默尔并没忘记自己的生意,他不但包下了急救中心的一层楼,而且安装了联络总部和分部的电话及传真机,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忙碌地向各地发出道道指令。主治医生曾多次劝他,让他在生命的危急时刻,一定要静心休养,千万不能劳累,否则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默尔依然我行我素,医生也无可奈何。
那天,默尔散步来到院中心的接待大厅,发现了墙上那条警示语,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聚精会神地默念起来,然后让随从请来主治医生,询问这条警示语的来由。医生原原本本给他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默尔听完后,顿时陷入了沉思,又在那条警示语前驻留了一个多小时,才神情凝重地缓缓离开。
回到病房,他首先命令随从撤掉了所有电话和传真机,接着又指示公司财务部,让他们迅速核查账目,说他出院后有大事要办。
一个月后,默尔痊愈出院,他回到公司做的头件事,竟是卖掉苦心经营资产已达数千万美元的公司,之后便带上家人,去了苏格兰乡下的一栋别墅。过起了逍遥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
默尔的奇特举动,顿时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媒体更是对此兴趣十足,纷纷提出采访他的要求,期盼解开这个谜底,但都被欺尔断然拒绝。
后来,人们还是在默尔的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在自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日夜在为金钱财富拼命,挣到了百万还想挣到千万,达到了千万又想挣到亿万,一门心思聚敛钱财,到头来。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呢?我之所以要这样做,只不过是汲取罗斯顿的教训罢了,他那句临终遗言。'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让我大彻大悟。但我还要加上自己的感悟: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求会增加生命的负担。要想活得健康和自在一点。就必须尊重自己的生命,舍弃那些'多余’的财富。”